锻铜,也称铜錾刻。这门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十分悠久,据史料记载,铜錾刻工艺始于春秋末期,兴盛于唐代。
铜錾刻的技法属于民间艺人的师傅带徒弟,对学习者的美术功底有很高的要求。錾刻工具——錾子都是艺人自己制作的,有的老艺人有百来枚不同大小、形状的錾子。使用各种錾子必须靠指法的灵巧运用,并结合腕力的来回运转,掌握好重心和方向才能在铜板上行走自如,流畅自然。不同艺人的指法技巧有一定的差异,即便是同一幅母本图样,每位艺人錾刻出的作品均不相同,这也是手工活儿的魅力所在了。
铜錾刻工艺的工序十分复杂繁琐:构思、设计、画线稿、剪板、退火、板上覆图(画图)、初刻、锻打、熬胶、灌胶、再刻、下胶、退火、三刻、起高对打、整平、打磨、精修、成型、酸洗、古铜着色、点彩、描金、封闭保护等几十道工序。用“千锤百炼”来形容一幅锻铜作品都不为过。
要想做出一幅上佳的铜浮雕作品,还需要锻铜艺人的天赋。对美的表现、欣赏、理解,决定了作品的高度。郭记铜工艺的锻刻铜艺人团队均有20年以上的专业技法,是目前国内罕有的铜艺工匠队伍。其团队作品现分布在五台上各寺庙内、中国国家博物馆、安徽铜陵市政府大楼、北京武汉大厦、杭州市民中心H楼……